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以其观赏植物种植资源丰富多彩, 奇花异草品种优异而著称于世。“园林之母”这个荣誉称号, 是西方人士1929年首先实事求是地提出的[1,2,3]。真的, 普遍培育在世界各国的名花如菊花、珙桐、百合、牡丹、芍药、萱草、月季、玉兰 (木兰属) 、山茶、翠菊、八仙花、杜鹃花、锦带花、报春花等, 无一不来自中国[1]

随着改革开放,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的花卉业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做认真的分析, 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充分准备, 确定方针, 做好规划, 迎接挑战, 抓住机会, 逐渐实现中国花卉王国的复兴。

《1 中国花卉业与世界花卉业》

1 中国花卉业与世界花卉业

“中华”, 原是居于世界中部的花卉故乡之意。 (华者, 花也。) 我国的观赏植物十分丰富, 品质优异而奇特。但中国的花卉业与世界花卉业, 走过来的确是不同的道路。对此, 实应先对过去作一分析、比较, 再明确今后道路才是。

《1.1中国花卉与中国花卉业的特点》

1.1中国花卉与中国花卉业的特点

国人热爱自然, 喜爱花草树木, 主张天人合一, 倡导以自然为师。在如花的祖国土地上, 很早就对植物开展引种、栽培、艺花、种树、欣赏和改良等活动。加上我国文化艺术较早的高度发展, 观赏植物又如此丰富多彩, 于是很早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花 (卉) 文化。可以说, 我国的花卉园艺和花卉事业、企业, 都是从花文化开始并受其带动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花文化带动花卉业的历史, 在世界上是十分独特的[4]

例如, 在中国古农书中, “花谱”特别丰富而精彩。例如北宋·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 (1031年) , 即对牡丹的历史、分布、品种演化等做了特别详尽的阐述, 可谓世界上第一部牡丹专著[4]。又如北宋·刘蒙1104年著《菊谱》, 记载洛阳品种30多, 并论述花卉育种原理, 是中国菊花品种分类和花卉育种学的先驱[4]。再如南宋·范成大《梅谱》 (约1186年) , 是中国和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 记载梅花品种、野梅、古梅, 促成栽培、梅文化等[4]。而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 (1256年) 、明·王象晋《群芳谱》 (1621年) 等, 更是文人所著的花卉百科全书[4]

“在中国, 文人名士长期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古代的园工 (养花师傅) 大多缺少文化, 有关观赏植物的记载、育种经验、品种名称与其性状以及庭院设计施工原理与技艺等, 端赖士大夫总结、记载而流传下来。……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之高度发达, 自有其社会根源”[4]

自明代 (1368-1644年) 起, 花卉商品化生产开始出现并渐趋兴旺。如北京丰台十八村, 那时就有了花乡专业户。河南鄢陵、山东菏泽、松江法华、广州花田等地, 也出现了花卉生产栽培。虽是小农经营, 却已形成生产和市场, 促进了花卉产品之流通。

所以, 我国花文化历史悠久, 又极为发达;花卉科学则分散在民间及文人作品中。至花卉事业和花卉产业, 则是在花文化的指引和带动下,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花文化是中国花卉业的源头, 它有许多珍贵而独特的底蕴和宝藏, 值得今天发展中国花卉业时加以挖掘并发扬光大。但无论如何, 中国花卉从古代 (唐、宋) 直至约三百年前的清初, 一直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1.2世界花卉业之特点与发展趋势》

1.2世界花卉业之特点与发展趋势

在古代, 中国花卉和花卉业长期雄居世界首次。但从1801年前后开始, 西方花卉业却逐渐走上了较快、较大发展的高速路。如在1840年左右, 法国人用南欧原产一年两度开花的香石竹 (Dianthus caryophyllus) 与引自我国的石竹 (D.chinensis) 杂交, 育成了四季开花的香石竹类型, 奠定香石竹作为“四大切花”之一的关键性基础。后再经不断杂交育种, 香石竹终于登上了世界级切花的宝座。又如现代月季, 系以我国原产, 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至英、法的2个种 (月季花Rosa chinensis和香水月季R.xodorata) 的各2个品种作为关键亲本, 与欧洲几种蔷薇反复杂交选育而成。至今全球约有现代月季品种2万个, 成为花卉育种一大奇观, 居于四大切花之首。再如菊花, 系中国原产之传统名花, 公元8世纪首传日本, 1789年传至法国。目前全球共有菊花品种2万~3万个, 多偏重杆粗而挺直之切花菊。我国约有3 000个品种以上, 多偏重盆栽菊, 近年又发展了地被菊和切花菊。菊花也是世界花卉育种两大奇观之一。现在中国菊花在品种和栽培上, 仍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至于唐菖蒲, 则多种野生种源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南部非洲。系统的唐菖蒲育种始于18世纪中叶, 当时先将南非原产优良野生种带至欧洲, 然后开始了唐菖蒲的杂交育种, 主要在原种和杂种间进行杂交、选择和改良。目前, 全球约有唐菖蒲品种1万个以上。

仅从以上四大切花育种简史, 即可看出在世界花卉与花卉业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优良种质资源之重要性——欧美为了发展现代花卉, 多先从我国、亚洲、非洲等花卉资源丰富地区引入重要种质。

2) 育种改良之重要性——其间, 育种目标之确立, 关系尤为重大 (如香石竹、现代月季之连续开花性, 菊花之切花菊与地被菊, 唐菖蒲之夏季在长花序上开大花等) 。

3) 国家经济发达, 明确花卉业重点方向, 应用多种科技与育种手段, 实行专业性规模生产, 大树名牌, 大搞营销, 建立大市场, 搞活大流通, 实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花卉系统生产与经营[5]

近年, 世界花卉业又增加了从南美、东南亚、大洋洲、非洲、中国、美国引种、改良新的切花 (非洲菊、鹤望兰、六出花、花烛、百合、热带兰等) 和盆花 (非洲紫罗兰、瓶子草、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凤梨科植物、棕榈类、地涌金莲、蕨类植物等) , 等等。

至于露地花卉和观赏乔灌木, 也有扩大引种驯化、加强育种改良等类似的发展趋势。

花卉业是一项朝阳产业, 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如在三四十年前世界花卉年消费额仅几十亿美元, 1991年猛增至1 000多亿美元, 现已近2 000亿美元。同时, 世界花卉业的发展与竞争既迅猛、又激烈。如南美之哥伦比亚, 西亚之以色列, 东亚之泰国和韩国, 非洲之肯尼亚、摩洛哥等, 都是花卉出口的后起之秀, 近年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2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园) 带来的几点启示[6]》

2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园) 带来的几点启示[6]

1) 中国园林、花卉达到国际一流是可能的;

2) 园林、花卉的中华特色尚待加强;

3) 中国花卉业 (广义) 亟待应对挑战, 迎头赶上。

关于昆明世博园的启示, 请参见专文[6]

《3 “入世”后中国花卉业的挑战、机遇及其对策》

3 “入世”后中国花卉业的挑战、机遇及其对策

《3.1挑战》

3.1挑战

1996年前, 春节花卉主要是国产传统名花漳州水仙。1998年以来, 进口花卉如郁金香、百合类、凤梨类、朱顶红、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售价高而销售火爆。这些, 一方面丰富了我国的花市和机关、用户的花卉装饰内容, 使之愈益花样翻新, 引人入胜。另方面, 则国产名花如梅花、蜡梅、瑞香、芍药、珠兰、桂花、米兰、报春类、红花■木等, 在国内被洋花压得抬不起头来, 市场和家庭中均很少见到。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园) 上, 也是洋花、洋草占上风, 大面积占据了主要景点和视野[6]。可以说,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 洋花、洋草已形成了压倒国产名花和草坪、地被植物, 成了重洋轻中、反客为主的景象。这种现象之普遍, 连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节日和平时花卉配置, 也不例外。我国入世后, 这种现象有增无减、甚至外国观赏树苗圃、花卉制种场等都在我国兴办, 借以利用国内较低价之土地与劳动力, 向世界最多人口的消费国大销洋花、洋草和洋树。世界园林之母落到如此地步, 令人不胜感慨系之。

要问是何原因造成的?答曰:

1) 我国花文化源远流长, 影响深远。但花卉生产不发达, 且属小农经济小而全的性质, 花卉交易很不发达, 也不规范, 花卉拍卖市场很晚出现。至于花卉外销, 更是微不足道。花草种、苗、球等年年入超, 耗去大量外汇。

2) 社会上从上到下的崇洋媚外, 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广告等等, 向声背实、贵远贱近。甚至国产花卉品种, 也用洋名字。

3) 文化大革命前就批判园林花卉, 很多名花奇种为之斩尽杀绝, 元气大伤。昆明世博会 (园) 1999年建成开放, 不得不用大量进口草花、草坪种子, 眼睁睁地看洋人大发中国财。

4) 我国园林花卉教育起步较晚, 中间又受到批判和专业撤销等变动, 以致园林花卉各级人才都很缺乏, 现在搞园林花卉的人转行者居多, 易于走弯路。

5) 国内近年虽重视并提倡栽花种草, 但缺明确方向与方针, 以致盲目引种外国花卉成风, 重复过多, 虽然花草艳丽, 却是一派欧美风光。

6) 花卉科研投资少, 研究工作严重滞后, 花卉育种队伍小, 题目少, 且多简单重复, 缺少原始创新, 成效虽有, 却罕产业化成效突出者。

7) 花卉新品种推广、保护工作较差。尤其是迄今缺乏优良新品种专利制度 (现行专利法中不包括动植物新品种) , 以致本国育种者受不到保护和鼓励, 外国一等良种也不卖给我们。

8) 最关重要的, 是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一直未能雷厉风行, 落到实处, 野生珍稀良种濒危、外流或已断种者比比皆是。花卉业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掌握花卉种质资源者得天下。我们却未有得力的保护措施, 亟待立法严治, 方可渐见实效。

《3.2机遇》

3.2机遇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花卉也已从生产面积、生产基地、结构调整、经营管理、交易、信息、园林城市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有了一些进步。

2) 政府重视提高环境质量和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之已获批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故全国对园林花卉之加速发展, 都形成一致赞同的趋势。

3) 毛主席和党中央1958-1959提出的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宏伟设想, 现又被重提和重视[7]

4) 我国拥有花卉种质资源优势、气候区域优势、人力优势、土地优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可望使这些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 加入世贸组织后, 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可吸收部分外资和外力, 协作发展我国花卉业。

6)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大力发展花卉业后, 各地花卉生产经营者先是引种国外花卉品种与技能, 然后再在熟悉掌握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提高,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江苏宜兴先引入比利时杜鹃, 再经多年杂交选育, 现已育成四季开花的新品种, 并平价投放市场, 反应良好。

7) 我国还有不少野生奇花异草和栽培名花未为西方所重视。如开小花、香花的梅花[3,8]、蜡梅、结香、瑞香、珠兰、桂花、米兰[3]等, 过去西方一直未加重视。“入世”后结合花文化加强宣传、推广, 打开进入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国之门, 有希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获取全新的大好机遇。

《3.3对策》

3.3对策

1) 国内

在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上大做文章, 把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结合起来, 尤应对近年提出的“城市大园林”方式加以具体宣传和落实[7]。同时, 在花卉业中要树立新观念, 挖掘种质资源、风土区域和劳动力等优势, 切实保护野生花卉资源, 大力支持、加强花卉育种, 做好区域规划, 实施品牌战略, 建立花卉大市场, 促进花卉大流通, 积极发展专业化规模生产, 改善经营方式, 发挥院校、协会、学会和科研单位以及经营部门的作用[5]

2) 国外

在搞好国内花卉生产、流通与推广应用的同时, 发展花卉出口与交流。应有重点、有选择地突破, 然后逐步铺开。扬长避短和弘扬主旋律, 是当前特须重视的原则。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结合睡莲引种育种成果出口睡莲到荷兰这个全球最大的花卉市场, 已累计销出100万株,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9]

3) 端正花卉业发展方向

这是至关重要的, 是迅速发展我国花卉业的重要保证。简言之, 即实现花卉业“新四化”——传统名花国际化、世界名花国产化、野生花卉引种驯化、花卉规模经营化。详见陈俊愉:“简论21世纪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前景与‘新四化’方向”[3]

《4 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前景》

4 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前景

在从“世界园林之母”到“全球花卉王国”的大道上, 只要方向对头, 同心协力, 加强凝聚力, 真下苦功夫, 50年可见实效, 100年即可实现世界一流。21世纪的世界花卉业, 应是中国花卉实现全面复兴和全球领先的大好局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