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3

会议视频 1

年份

2024 1

2023 1

2022 2

2021 2

2020 2

2019 1

2014 3

2008 1

2004 1

展开 ︾

关键词

改性 2

NASICON 1

两亲高分子 1

井壁稳定 1

亚铁氰化铜 1

亚麻屑纤维素 1

产业发展 1

亲水 1

共混微孔膜 1

冲击强化 1

化学合成 1

单体制造 1

反渗透膜 1

发展趋势 1

可降解镁合金 1

吸附 1

固态电解质 1

固态钠电池 1

增材制造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新型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和应用

杨林江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12期   页码 92-96

摘要:

针对杭州湾大桥桥面铺装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黏度改性沥青[1]。通过分析基质沥青、SBS、化学助剂的红外光谱,在研究沥青改性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SBS加化学接枝反应剂(增黏剂)TW-1和增容剂TW-2的沥青改性配伍设计,使改性沥青在提高低温延度

关键词: 杭州湾大桥     高黏度改性沥青     配伍机理     红外光谱分析     路用性能     施工性能    

植物(秸秆)改性纤维资源化利用

罗学刚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6期   页码 91-94

摘要:

文章概述了植物(秸秆)纤维助膨化改性的研究状况,以及几种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简要介绍了植物(秸秆)纤维助膨化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植物纤维     秸秆     改性     资源化利用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研究

张群莉,王梁,梅雪松,姚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3期   页码 71-77 doi: 10.15302/J-SSCAE-2020.03.010

摘要: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零部件局部易损易耗区域进行快速处理,获得材料表面所需性能,进而大幅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已在航空航天本文针对激光冲击强化、激光淬火、激光熔覆3 种典型的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梳理了相应技术特点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凝练我国相关技术领域面临的差距与问题,总结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专用合金材料制备、多能场激光复合表面改性、面向现场的激光再制造、激光冲击强化控形控性、激光表面改性智能化、激光表面微结构化。从政府引导、国产化创新、产业链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激光表面改性     冲击强化     淬火     熔覆     发展趋势    

改性亚麻屑纤维素对活性翠蓝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鹏,王立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4期   页码 60-63

摘要: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对分离出来的亚麻屑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吸附剂。

关键词: 亚麻屑纤维素     改性     活性翠蓝     吸附    

耐污染反渗透/纳滤复合膜研究进展

秦嘉旭,张林,侯立安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7期   页码 30-35

摘要: 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反渗透膜污染类型,并对影响反渗透膜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重点综述了目前提高反渗透膜耐污性的方法,包括设计新型关键单体、表面物理改性、表面化学改性及共混改性等方法;最后对耐污染反渗透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反渗透膜     耐污染     影响因素     膜材料     改性方法    

我国聚乳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正祥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页码 155-166 doi: 10.15302/J-SSCAE-2021.06.015

摘要: 聚乳酸材料产业链涵盖乳酸单体的生物制造,乳酸单体的化学聚合,聚乳酸改性、加工、成型与产品制造,聚乳酸材料质量体系与环境释放管理等,是集生物发酵工业、化学化工工业、高分子材料工业、现代管理等技术成就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关键词: 聚乳酸     单体制造     化学合成     材料改性与加工     产业发展     核心技术    

高效选择性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及除铯研究 Article

丁士元, 张利兰, 李阳, 候立安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5期   页码 865-871 doi: 10.1016/j.eng.2019.07.021

摘要: 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改性膜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改性膜可以通过NH4NO3进行多次有效再生。在1 mmol·L–1的共存竞争离子(K+和Na+)影响下,改性膜仍保持较高的除Cs效率(8 h分别为76.25%

关键词: 铯去除     改性     亚铁氰化铜     聚偏氟乙烯    

利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页岩表面构建层次结构疏水表面强化钻井工程中的井壁稳定性 Article

黄贤斌, 孙金声, 李贺, 王韧, 吕开河, 李海潮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1卷 第4期   页码 101-110 doi: 10.1016/j.eng.2021.05.021

摘要:

井壁稳定性对于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高效钻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在水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强化井壁稳定性的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HNS),采用线性膨胀实验、滚动回收率实验和抗压强度测试研究了其井壁强化性能,利用zeta 电位、粒径、接触角、表面张力等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了井壁强化机理。此外,利用接触角法计算了HNS处理前后页岩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HNS在抑制页岩膨胀和分散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优于常用的页岩抑制剂KCl和聚胺。与水相比,HNS可使膨润土试样的线性膨胀高度降低20%,对强水化页岩的回收率提高11.53 倍。更重要的是,HNS可有效防止页岩强度的降低。机理研究表明,HNS良好的井壁强化性能可归因于三个方面:首先,带正电荷的HNS通过静电吸附中和部分黏土表面的负电荷,从而抑制渗透水化作用;其次,HNS在页岩表面吸附后可形成具有微纳米层次结构的“荷叶状”表面,显著增加页岩表面的水相接触角,大幅度降低了页岩表面自由能,从而抑制表面水化;再次,毛细作用的减弱和页岩孔隙的有效封堵减少了水的侵入,对井壁稳定有利。本文所述的方法对于抑制页岩的表面水化和渗透水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疏水     纳米颗粒     页岩抑制剂     钻井液     井壁稳定    

增材制造可降解镁合金植入物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Article

王银川, 付彭怀, 王南清, 彭立明, 康斌, 曾晖, 袁广银, 丁文江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1267-1275 doi: 10.1016/j.eng.2020.02.015

摘要:

增材制造(AM)技术具有制备复杂几何结构的能力,为可降解金属植入物的制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对具有合适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镁合金。然而,AM可降解镁基植入物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镁粉制备困难以及AM过程中的粉体飞溅和裂纹形成。本文分析了AM可降解镁合金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种表面光滑且圆整度好的新型镁合金(JDBM)粉体,然后对其AM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仿生、金刚石和极小曲面)的JDBM多孔支架,并分析了其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最后,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极小曲面支架进行透钙磷石(DCPD)涂层处理,该涂层极大地抑制了支架降解速率,并提高了其细胞相容性。AM镁合金支架展现了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可降解镁合金     组织工程支架     表面改性    

两亲高分子对超微滤膜的高性能化改性及应用

朱宝库,崔月,王俊,王纳川,姚之侃,朱利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12期   页码 87-93

摘要:

为提高分子超微滤膜材料的亲水性、抗污染性能、通量和寿命,降低膜材料制造成本,提出两亲高分子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醚砜膜材料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

关键词: 两亲高分子     共混微孔膜     表面富集     亲水     抗污染    

电沉积Mo和Mo-Co合金纳米线用于互联电阻的电阻率改性 Article

Jun Hwan Moon, Taesoon Kim, Youngmin Lee, Seunghyun Kim, Yanghee Kim, Jae-Pyoung Ahn, Jungwoo Choi, Hyuck Mo Lee, Young Keun Kim

《工程(英文)》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页码 128-138 doi: 10.1016/j.eng.2023.07.017

摘要:

Achieving historically anticipated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st and complexity of the required technologies with each new generation.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interconnect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are highly desirable in the microelectronics field. Molybdenum (Mo)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as an advanced interconnect material due to its small resistivity size effect and high cohesive energy; however, effectiv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such materials have not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ions in the confined nanopores that affec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nanoscale Mo and Mo–Co alloys prepared via template-assisted electrodeposition. Additives in an electrolyte allow the deposition of extremely pure metal materials, due to their interaction with metal ions and nanopores. In this study, boric acid and tetrabutylammonium bisulfate (TBA) were added to an acetate bath to inhibit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TBA accelerated the reduction of Mo at the surface by inducing surface conduction on the nanopores. Metallic Mo nanowires with a 130 nm diameter synthesized through high-aspect-ratio nanopore engineering exhibited a resistivity of (63.0 ± 17.9) μΩ·cm. We also evaluated the resistivities of Mo–Co alloy nanowires at various compositions toward replacing irreducible conventional barrier/liner layers. A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med at an Mo composition of 28.6 at%,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o–Co nanowire was (58.0 ± 10.6) μΩ·cm, indicating its superior electrical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barriers such as TaN and TiN. Furthermor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calcul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vertical resistance of the via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Mo-based materials was 21% lower than that of a conventional Cu/Ta/TaN structure.

关键词: Molybdenum     Molybdenum–cobalt     Interconnect     Microstructure     Electrodeposi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钠超离子导体型固体电解质的改性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Article

张强强, 周权, 陆雅翔, 邵元骏, 戚钰若, 戚兴国, 钟贵明, 杨勇, 陈立泉, 胡勇胜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8卷 第1期   页码 170-180 doi: 10.1016/j.eng.2021.04.028

摘要:

固体电解质的低离子电导率及固体电解质与固态电极之间较差的界面可靠性是阻碍固态钠电池(SSSB)应用的两大紧迫挑战。本文采用简单的两步固相法合成了名义成分为Na3+2xZr2‒xMgxSi2PO12 的钠(Na)超离子导体(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其中在25 ℃时Na3.3Zr1.85Mg0.15Si2PO12x=0.15, NZSP-Mg0.15)表现出了3.54 mS∙cm‒1的最高离子电导率。通过深入研究,本文证实晶界成分在决定NASICON总离子电导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文献中缺乏关于NASICON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阳极电化学稳定性来实现高压固态钠电池的研究,我们首先使用了高压Na3(VOPO4)2F (NVOPF)正极来验证其与优化后的NZSP-Mg0.15固体电解质之间的兼容性。通过比较不同配置(低压阴极与高压阴极、液态电解质与固体电解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对循环后的NZSP-Mg0.15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评估,结果表明,NASICON固体电解质在高电压下不够稳定,这证明了研究NASICON固体电解质和高压阴极之间界面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将NZSP-Mg0.15 NASICON 粉末涂在聚乙烯(PE)隔膜(PE@NASICON)上,形成了2.42 A∙h 的碳|PE@NASICON|NaNi2/9Cu1/9Fe1/3Mn1/3O2 非水系钠离子电池,其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在2000 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从而证明涂有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的隔膜具有高可靠性。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固态钠电池     NASICON     界面     隔膜     涂层    

生物医用有色金属材料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关绍康,朱世杰,郑玉峰,王云兵,张兴栋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页码 104-112 doi: 10.15302/J-SSCAE-2023.01.008

摘要: 本文论述了生物医用有色金属材料在耐蚀性、耐磨性、疲劳强度及韧性、生物适配性等方面的关键性能要求,系统梳理了永久性植入有色金属材料、生物可降解有色金属材料、多孔医用有色金属材料、医用有色金属表面改性等细分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医用有色金属材料;永久性植入有色金属材料;生物可降解有色金属材料;多孔医用有色金属材料;医用有色金属表面改性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新型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和应用

杨林江

期刊论文

植物(秸秆)改性纤维资源化利用

罗学刚

期刊论文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研究

张群莉,王梁,梅雪松,姚建华

期刊论文

改性亚麻屑纤维素对活性翠蓝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鹏,王立娟

期刊论文

耐污染反渗透/纳滤复合膜研究进展

秦嘉旭,张林,侯立安

期刊论文

我国聚乳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正祥

期刊论文

高效选择性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及除铯研究

丁士元, 张利兰, 李阳, 候立安

期刊论文

利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页岩表面构建层次结构疏水表面强化钻井工程中的井壁稳定性

黄贤斌, 孙金声, 李贺, 王韧, 吕开河, 李海潮

期刊论文

增材制造可降解镁合金植入物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王银川, 付彭怀, 王南清, 彭立明, 康斌, 曾晖, 袁广银, 丁文江

期刊论文

两亲高分子对超微滤膜的高性能化改性及应用

朱宝库,崔月,王俊,王纳川,姚之侃,朱利平

期刊论文

电沉积Mo和Mo-Co合金纳米线用于互联电阻的电阻率改性

Jun Hwan Moon, Taesoon Kim, Youngmin Lee, Seunghyun Kim, Yanghee Kim, Jae-Pyoung Ahn, Jungwoo Choi, Hyuck Mo Lee, Young Keun Kim

期刊论文

钠超离子导体型固体电解质的改性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张强强, 周权, 陆雅翔, 邵元骏, 戚钰若, 戚兴国, 钟贵明, 杨勇, 陈立泉, 胡勇胜

期刊论文

生物医用有色金属材料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关绍康,朱世杰,郑玉峰,王云兵,张兴栋

期刊论文

孙振宇:金属材料的表界面改性增强电催化CO2还原(2021年5月21日)

2021年11月22日

会议视频